鳢鱼专利

赛赫智能设备公司科创板被拒 因为没有专利?

赛赫智能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赫智能)的科创板IPO申请已终止。赛赫智能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19年12月27日受理,2020年1月21日获问询,期间经历两轮问询,两轮问询中,不约而同涉及到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

又一家企业科创板被拒,没有专利,凭什么上科创板?

赛赫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产品包括轻量化新材料车身工艺设计与制造设备、汽车轮毂检测及车轮装配与检测设备、整车总装与下线检测设备等三大主要业务领域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化、智能化工业软件系统。

公司当前共有27条专利信息,其中发明专利7条,发明授权3条,实用新型17条。

又一家企业科创板被拒,没有专利,凭什么上科创板?

在该公司被终止上市前的第二轮问询中,共有18个问题,其中三个与知识产权相关,主要围绕公司技术先进性以及自主研发能力展开问询,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专利应用及技术来源、专利数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技术秘密外泄风险等。

又一家企业科创板被拒,没有专利,凭什么上科创板?

通过对图中交易所对赛赫智能的提问发现,交易所异常关注IPO申请企业的核心技术及相关专利情况,对知产相关内容的审查也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并不是有专利就能上科创板。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三条规定,科创板股票发行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核心技术如何确认,证监会在2020年3月20日公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发布科创板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5”评价指标,瞄准上市审核时核心技术的筛选。

《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提到的常规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量(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例外条款(五项)包括: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 50 项以上。

又一家企业科创板被拒,没有专利,凭什么上科创板?

除了发明专利的数量要求,评价指标中“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限定,隐含表示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需已实施,且形成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言下之意,企业拥有的专利需为已授权专利且已实施,两项条件缺一不可,正在申请过程中的专利尚未确权,不能计入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发明专利数量之内。

那既然专利要有主营收入贡献,那我们来看看赛赫智能财务情况。

又一家企业科创板被拒,没有专利,凭什么上科创板?

从公开的财务资料看,公司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7358.42万,2019年微盈721.66万。从主营收入构成占比构成看,境外子公司收入合计占总体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11%、26.49%、52.28%和77.32%。

境外子公司经营占比及业绩贡献较大,两家公司在2018年合计为公司贡献了1.78亿元的营收,占当期合并报表后总营收的50.46%,可谓是赛赫智能2018年总营收超2亿元的最大功臣。

2019年1月-6月,IWT实现了4064万元的营收,爱斯伯特实现了2.11亿元的营收,两者合计实现的营收占合并报表后总营收的76.60%。

2017年6月,赛赫智能以817.16万美元取得IWT 100%股权。2018年11月,赛赫智能以1.08亿元取得爱斯伯特80%的股权。

由此推断,赛赫智能和科创板上市要求的“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要求格格不入。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靠海外子公司,而母公司的核心技术、专利的业绩贡献占比逐年降低。这样的业绩表现,看不出公司的专利对主营业务收入有什么贡献。

科创板是一个公平的平台,符合条件的会得到该有的“船票”,不符合条件的,拒之门外。作为独立于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上海交易所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异常重视。

近期已经有多家IPO申请企业陆续因为知识产权、专利纠纷问题不得不终止IPO,这对申请公司的机会成本巨大。

科创板定位“科”“创”,其一出生就与作为科技创新能力集中体现的知识产权如影随形。从科创板受理、审核、上市委会议各环节来看,知识产权成为判断企业能否在科创板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