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专利

我国自主研制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98%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20年7月26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

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

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AG600别名“鲲龙”,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其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将其命名为“鲲龙”,寓意着上天如鲲鹏展翅,下海若蛟龙入海。

“鲲龙”号曾于2018年10月20日,在湖北荆门完成水上首飞。那么,水上首飞和这次海上首飞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水的盐度不同。水上首飞选择在湖面进行,湖泊中是天然淡水,水分盐度相对较低,对飞机各系统的腐蚀防护考验较小;而海上首飞在海上进行,海水盐度明显高于湖泊中的淡水,腐蚀性更强,因此,海洋环境对于试验机的防腐蚀要求更高。

第二,密度不同。海水密度大,湖水密度小,飞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起飞时需要克服水的“粘性”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会让飞行员觉得比淡水水面“偏硬”一些。

第三,波浪不一样。内陆湖面一般是由风形成的风浪,是短碎波浪,浪高相对较小,且波浪传播方向一般与风向一致,飞机在湖上起降时,一般选择迎风迎浪起降。

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海面上波浪类型多(由风形成的风浪、水下的整体运动形成的涌浪、大型船行波等),浪高大、能量大,不同类型波浪可能同时存在,而且传播方向不一致。同时,海面还伴有洋流和风等,会使得飞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98%自主知识产权

除了国际通用的取证适航系统,98%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鲲龙”AG600飞机有5万多个结构、2万多个系统零部件、100万余个标准件,直接参与研发的多家单位技术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分工协作,提高了研发工作效率。其中,机上应用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WJ6涡桨发动机是最值得自豪的亮点之一。

“‘一种比幅测向体制的S模式应答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一种自适应干扰抑制的高动态高灵敏度宽带接收机’‘一种多显控数据同步方法及一种航空显示控制系统’等中国发明专利,都是我们为AG600飞机通信导航系统研制的新技术。”参与AG600飞机技术研发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由这些专利作为核心技术构建的通信导航技术系统,为AG600飞机提供了“千里眼”“顺风耳”,成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国专利“含金量”与日俱增

“鲲龙”腾飞、航母下水、“天问”探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实现稳步协调增长,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高铁、核能等领域积累了大量高质量专利,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突出质量导向,在“质量取胜、数量布局”的风向标指引下,来自技术、市场和资本的“橄榄枝”,不断抛向华为、大疆、恒瑞医药等拥有大批高“含金量”专利的企业。

提升专利质量,涉及到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项长期的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