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三农 创出稻渔空间
塞上江南,鱼跃稻香。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的考察之行,一个地方迅速走红——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创办人是一名科技特派员,赵建文。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赵建文,对土地的感情很深。他从事水稻加工30年,一点点地将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打造成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
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赵大米”。
“赵大米”不光只想把大米种好。如何促进三产融合联动发展,是他为事业描绘的一张蓝图。
依托农业原生态田园景观打造一个休闲旅游景区!
前些年,周边群众水稻种植规模小、品种杂、价格低,他就盘算着把大家的土地流转过来自己搞事情,再带动群众一起致富。
2012年,赵建文43岁,有了主意的他在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流转了3000亩土地,聘请水产专家和种植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他想寻找出土壤里缺乏的物质,然后进行合理补充。
同时,他搞了1000亩稻渔综合种养。这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就是利用鱼粪给水稻提供养分,肥水还田,水稻、鱼虾、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从而实现立体种养,一田多用。
“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害虫和杂草,鸭粪给水稻提供了有机肥。而且鸭子在田里来回游动,相当于给水稻‘通风按摩’,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有利于水稻生长。这样一来,我们出产的大米是有机大米,鸭肉的品质也非常好。”说着说着,赵建文笑了起来。
那一年,水稻品质就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这应该是稻渔空间的雏形。
2017年起,赵建文开始倾力打造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他的设想是,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将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与其休闲内涵融为一体,吸引市民亲近大自然,充分领略“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美景。
在这个稻渔空间里,既有稻田画景观区、有机水稻认养认购区,又有稻田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健康养殖技术观赏区、科普教育长廊,还有农民田间学校,农产品质量可通过平台追溯,现代农业生态一派盎然。
在这里,游客可以从事农耕体验、作物收获,也可以烧烤、垂钓、采果,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就地消费,经济效益和容纳的劳动力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成为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园区还积极参与农业嘉年华各项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届农耕文化插秧节、摄影大赛、丰收节等。原生态的农业田园景观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也一跃成为周边颇具影响力的“网红”景点。
2017年5月,稻渔空间被评为宁夏休闲农业三星级企业,2018年8月被评为宁夏休闲农业四星级企业,之后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而赵建文本人,先后当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获得全国十佳农民、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银川市“十佳”新型农民、贺兰县突出贡献人才等多项殊荣。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赵建文说,自己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想得最多的,就是通过加强组织引领、品牌引领、科技引领,把企业做强,把产业做优。
稻渔空间实现节水、增效、生态立体种养后,这种模式比普通种植节水25%以上。与此同时,种植有机水稻加养殖稻田蟹、稻田鱼的效益,平均每亩可达3000元,除去成本可获净利润1000元以上,是普通水稻种植的2倍!
如今,这里每年入园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可解决周边农民80余人就业。园区内188户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可得到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亩均实现增收850元。据统计,如果夫妇俩都在赵建文的基地做工,年收入应该在5万元以上。
这是宁夏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自2002年借鉴福建南平经验启动科特派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已达3388名,服务农民30万户近百万人,带动20万农户增收,有力地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
将于6月22日正式施行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又明确指出,将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民生等为突破口,引导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等“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迈步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多赵建文将成为时代的“领舞者”。(王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