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专利

普查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 为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

我国当前污染情况如何?与十年前相比,有哪些变化?未来治理重点是什么?6月10日,国新办就《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会上表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围绕“污染源在哪里、排什么、如何排和排多少”四个关键问题,摸清了全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建立了覆盖全国358.3万个普查对象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于2017年—201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国有污染排放的358万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调查,获取全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这是对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

广东、浙江等五省污染源数量占比过半

据普查结果,2017年底,我国各类污染源数量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

赵英民说,全国污染源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数量基本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52.94%;从行业来说,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国工业污染源总数的44.14%。

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67亿辆,工程机械保有量413.2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7.62亿千瓦,营运船舶27.8万艘。2017年,国家铁路内燃机车燃油消耗量246.18万吨,民航起降1024.89万架次。

从全国水污染物排放看,化学需氧量2143.98万吨,总氮304.14万吨,氨氮96.34万吨。长江、珠江、淮河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海河、辽河、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从大气污染物排放看,氮氧化物1785.22万吨,颗粒物1684.05万吨,二氧化硫696.32万吨;部分行业和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达1017.45万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

2017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8.68亿吨。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辽宁五省的产生量约占全国42.4%,山东、河北、山西、安徽和江苏五省的综合利用量约占全国40%。

十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第二次之间相差了十年。赵英民说,从普查结果可以看出,这十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体现了近年来污染防治取得的巨大成效。

与第一次普查的2007年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72%、46%和34%。全国造纸、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产品产量分别增加了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减少了24%、50%和37%,单个企业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13%、202%、170%;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分别减排84%、54%、23%。

“由此可见,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提升。企业数量少了,但产能集中度高了,在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单位产品排污量在大幅下降。”赵英民说,污染治理能力也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除尘等设施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和尿液资源化利用比例分别达85%和7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增加了5.4倍,实际污水处理量增加了2.1倍。生活垃圾处置厂数量增加了86%,其中,垃圾焚烧厂数量增加了303%,焚烧处理量增加了577%。

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均超千万吨,成治理重点

“但是,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排放量都超过千万吨,对当前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都至关重要,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赵英民强调。

特别是农业源、生活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较大,机动车对氮氧化物排放贡献大,工业、生活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物贡献大。赵英民说,这些污染源涉及的主体多,很多是无组织排放或面源排放,治理和监管难度大;农村和西部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还需加大投资力度等。(李 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