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专利

抗洪抢险事件中的还有专利申请 你知道吗?

如果说2020年的开局是地狱难度,那么比超难开局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它的中局也难。常言道苦尽甘来,谁知是祸不单行。好不容易从新冠疫情里挣扎出来的人民,转眼又迎来了洪水的冲击。

98年的抗洪抢险,是无数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今年来势汹汹的洪水,加上抗洪前线传回的画面和不断更新的数据,让许多人充满了担忧。

其实我们向来是个洪涝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其实就是个抗洪抢险的故事。即便到了近现代,洪灾依旧对部分地区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哪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仍然造成了3万余百姓的死亡和百亿之巨的经济损失。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西江、闽江流域几乎同时爆发洪灾。波及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受灾人口在两亿以上。也就是说,以当年的总人口计算,平均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半受灾。而就是在那一年,因洪灾死亡人数降到了特大洪灾中史无前例的3004人。到了今天,一些年纪比较小的朋友,对于98年抗洪是如何胜利的,可能仅剩书本上那句“万众一心战胜洪水”。对,万众一心的确是我们取胜的原因之一。但是同时,解放军某部的一项专利发明,在当年抗洪中,也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钢木土石组合坝堵口技术”,专利号98100633.7,是当年抗洪官兵们,结合抗洪实践经验研究出的抗洪专利。

解放军的这项抗洪专利,你知道吗?

在过去,堤坝决口之后常采用土石抛投法进行堵口。费时费力不说,效果还不太好。因为流水中投入物料很容易被大水冲走,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投入的物料往往是设计值的数倍,作业时间更是成倍增长,甚至在缺乏大型机械的区域可能完全堵不上。恰恰最致命的是,堤坝决口对于封堵的时间要求极为苛刻,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将很有可能引发全面溃堤。

而这项专利使用的钢木框架结构,先行在需要作业的地方打上一排木桩,固定好后在木桩框架内填充石子袋,然后打上钢框架和木框架,再使用土石袋填充。这样以框架为基础,减少了物料的损耗,降低了对于机械设备的硬性需求,极大地缩短了作业时间。

可能有朋友要迷惑了,如果只是框架的话,应该并不能阻止大水冲走土石,框架终究是可以被流水绕过去的东西。对,这没错。

但框架本身并不只是给土石用的,也是给人用的。

依据实际施工条件,通常是先把框架打好,然后组织大量人员跳入框架间隙阻挡洪水,减少大水对土石冲击的同时,保护正在决口作业的同伴,进而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在98年那场世所罕见的大洪水中,防汛官兵死守两江四岸,用血肉长城顶过了最高的洪峰,整个过程惊心动魄。

在抗美援朝期间,美军曾经对志愿军进行过强度极大的心理战攻势。其中一些宣传单(下图左侧)上就印着这样一句话“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塞吗”。我想,1954年和1998年的两次回应,已经给出了极为明确而肯定的答案。

犹记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无数人为了建设中国,夜不能寐,寝不能安,翻遍史书规划未来。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无数工程师发奋读书,专研工程,他们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安全。

无论是54年的荆江防洪工程,98年以后固若金汤的三峡大坝,还是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都让我们坚信,洪灾虽然可怕,但不是不可以制服。

精彩推荐